
分享專家:王作仁 醫師
2016年2月6日凌晨時分,發生了規模6.6的大地震,震央在高雄市美濃區,此次地震災情嚴重,造成許多人員傷亡,尤其是在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有許多房屋倒塌和建築物損毀,並且影響供水、供電和鐵路、公路等交通及民生設施的運作;而此次0206地震,也與1999年921大地震被認為是造成台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之罹難人數最多的災害。
談到0206高雄美濃地震的災後省思和展望,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的王作仁副院長認為,此次地震造成台南局部地區很大的民眾傷亡,屬於重大災害事件,而需要快速地集合所有的資源和力量來幫助災民,在這個局部、侷限的地區中立刻啟動協助、發揮作用。王副院長提到,有三個特別重要的面向需要災難救護人員的注意:分別是資源的整合、災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的評估和生活適應的協助,以及災民可能會有的憤怒情緒的處理。
首先,是資源的整合。發生像這樣的急性災難事件,突然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民眾會容易出現一般非常態的反應。這個時候,災難地區因為受到災難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會有很多資源陸續湧入,但在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種救助資源的整合。應該在災難發生前先有適當地資源整合計畫,在資源陸續抵達災區時,能夠迅速地調度資源、協調人力安排。並且,在小災難和大災難發生的期間讓大家能夠互相合作,整合中央和地方的資源,像是精神醫療網、EOC這些組織,並且能夠將社區和受災社區以外社區作連結,拉進資源系統中,盡快地幫助災民復原。
再來,是災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狀態的評估和生活適應的協助。因為受災地區是局部,所以很多災民很可能會不好意思和別人說他需要幫助。在事件發生之初,他們可能還願意分享,但隨著時間經過,雖然大部分人已淡忘事件,但對於某些災民來說,災難的影響可能仍存在他們心中揮之不去,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專業心理人員、社工人員的陪伴和支持。
最後,是災民可能會有的憤怒情緒的處理。雖然0206地震的發生是天然災害,但此次的事件因為地震使得建築物倒塌因而造成許多人員傷亡,就不單純只是天災的問題了。民眾對於建商提供的建材不安全而讓建築物倒塌,也會將災難歸咎於人禍,對於事件發生的憤怒情緒就會更加強烈。因此,要如何協助災民將整個事件的發生原因、經過,以及事後處理作妥善歸因和重整,並且除了將負向情緒宣洩和轉換之外,如何能從災難中找尋正面意義或者從創傷後得到成長,甚至於是協助災民在自我重整後,釐清某種程度的正義,這些都是對未來災民們在災後的復原和生活適應的面向影響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