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https://wellbeing.mohw.gov.tw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心快活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字級設定:
版本設定 :

心專欄

10個處理憤怒情緒的技巧(上)-憤怒的暫停與自我瞭解契機

文章專區  2023.12.04
身心平衡
地雷區
樂職
臨床心理師
吳家昀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消除憤怒的情緒,但可以改變它影響自己的程度,以及我們的反應方式。透過控制憤怒,我們和身邊的人都會更快樂。

 

【暫停一下】

① 檢視自己:你在開始煩躁時會有什麼反應?敲手指、握拳、聲量提高?心跳加速、面紅耳赤?當你處於強烈的負面情緒中時,很難做出明智的選擇。試著找出開始煩躁的訊號,當你辨識出跡象時,遠離這些煩躁的原因,或嘗試放鬆技巧,以免提升情緒程度。

② 承認情緒:當我們抗拒處理或理解情緒,將導致對自己的感受有更多困惑。憤怒無法被消化,或試圖壓抑情緒,都會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若對自己的感受不誠實,我們的憤怒可能會發洩到錯誤的地方,讓這種感受轉向自己,或甚至延伸成被動攻擊、憤世嫉俗、煩躁或敵意。

③ 避免傷害:人們在生氣時經常草率定下結論,並說出腦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通常不太友善)。試著在做反應之前停下來,傾聽並花時間仔細考慮該如何回應。若感覺情緒太高漲,可以先離開現場冷靜下來,但要和對方約定時間回來完成討論。

 

【瞭解自己】

④ 接納情緒:我們擁有的每種感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對情緒採取不批判的態度,代表我們允許情緒的存在,卻不會過度涉入且隨之起舞。我們可以生氣或憤怒,但也能做出對的事。

⑤ 給自己冷靜下來所需的東西:我們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另外也能透過給自己時間和空間,來度過任何強烈的情緒,幫助冷靜下來。

⑥ 停止蒐集各種理由並沉浸其中:承認並接受自己的憤怒,不代表應該過份檢視細節、用盡全力合理化我們的感受。經歷憤怒的那一刻,對我們而言不一定是有道理的,那是一種自然且本能的反應;我們可以好奇憤怒的本質,但不需要被它佔據甚至劫持。若過度蒐集各種證據,想證明自己的憤怒有理,往往容易傷害自己或他人,也更有可能採取破壞性的行動。

⑦ 停止內在的批判聲音:在探索憤怒情緒時,必須留意任何過度批判的想法。我們內心或多或少經歷批評的聲音,可能冒出破壞性的想法、反對自己和別人、假想別人會刻意針對我們,或單純讓我們對自己感到很糟糕,甚至認為「生氣是很罪惡的」。要判斷這種「聲音」是否正在淹沒我們,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感到愈來愈焦慮不安?是否對憤怒情緒產生太多想法?是否開始蒐集各種理由?是否用各種標籤轟炸自己?是否猜測別人的想法或感受?這些都可能代表內在的批判聲音已經掌控自己。

 

懂得暫停憤怒反應,且逐漸瞭解自己之後,我們能夠如何調整自我呢?……下篇待續。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1).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your anger: Keeping anger in check.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ly 14, 2022,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anger/strategies-controlling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9, December 30). Understanding anger: How psychologists help with Anger Problem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ly 14, 2022,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anger/understanding

Dewi, I. D. A. D. P., & Kyranides, M. N. (2022). Physical, Verbal,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The Role of Ang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 31(1), 65-82.

Gagnon, J., Quansah, J. E., & Kim, W. S. (2019). When aggression is out of control: from one-person to two-person neuropsychology. Inhibitory Control Training-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alehinejad, M. A., Ghanavati, E., Rashid, M. H. A., & Nitsche, M. A. (2021). Hot and col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the brain: A prefrontal-cingular network. Brain and Neuroscience Advances5, 23982128211007769.

Zelazo, P. D., & Cunningham, W. A. (2007). Executive function: Mechanisms underlying emotion regulation.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