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https://wellbeing.mohw.gov.tw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心快活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字級設定:
版本設定 :

心專欄

語言如何形塑出我們的思考方式

影音專區  2020.07.23
臨床心理師
周以樂

透過語言,我們可以將思考傳遞,跨越時間和空間地延續下知識與想法。全世界人類說的語言共有七千種,而每種語言在各面向上都不同:有些語言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字彙、不同的結構。這些不同,是否會影響人們有不同的思考?語言究竟是否能夠塑造出不同的現實?語言是否成為我們看世界的窗口,而有不同的看見?

 

認知心理學家Lera Boroditsky為了解語言對於我們認知與思考的影響,於是探討了不同語言之間的人在不同的認知作業上,是否有不同的反應與回答。例如,庫克薩優里族,一群居住在澳洲的原住民族,他們是使用自己所在的方位來跟彼此打招呼,也以方位作為物品位置的描述,這使得他們必須時時刻刻清楚知道自己所在的方位。光是這一點,就與我們以中文或是英文為母語的人很不同,我們並不是以方位來述說,而是以前、後、左、右等名詞,因此我們不這麼清楚自己所在的方位。除了在描述「位置」上,講者的研究也發現在「時間」、「顏色」、「對物品的描述」,都會因為語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與形容。另外一個例子是在描述事件上,英文為母語的人士會聚焦在「誰」打破了瓶子,而以西班牙為母語的人士則是聚焦在於花瓶破了的「動作與意圖」上。此微小的不同,甚至會影響到當我們在咎責時,注重在是「誰」打破瓶子的語言使用模式,可能會怪罪打破花瓶的人更多一些。由此例子,我們看見使用不同的語言,讓人的注意力放在事件的不同面向上。語言引導了我們的注意力

 

說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思考。不過,重點是我們自己所使用的語言會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呢?我們所選擇使用的詞彙,在日常中形塑了我們的詮釋,也影響了我們在事件中注意的事情。講者提出了幾個我們可以問自己的問題:「我為何會用這種方式思考?」、「我要如何用不同方式思考?」 還有,「我想要創造出怎樣的想法?」。可以先從認識自己在平常語言的挑選上,是如何詮釋自己的日常或是事件,慢慢體會如此的選用是如何影響自己的想法與心情。亦可聽聽看其他家人朋友的語言使用,讓自己擁有更多詮釋的選項,挑選並創造出自己期待能夠對世界、對事件、對關係的詮釋。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
推薦相關文章
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戒掉壞習慣
影音專區  
作者 - 臨床心理師  弼毓婷
  Judson Brewer 提到他第一次學習冥想(meditate)時,將注意力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 聽起來很容易,但根據研究,即使人們非常努力專注在某事上,到某個時間點,人們就會開始分心,因為這與演化保守 (evolutionaril...
繼續閱讀
連線---卻孤獨?
影音專區  
作者 - 引讀人  袁佳瑋
在雪莉·透克(Sherry Turkle)的演講中,她提到了幾個關於線上交談和科技與人際關係之間的矛盾以及重要觀點。

首先,她指出了在線上交談中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說話內容,這使得我們能夠以我們想要展現的方式呈現自己的語言...
繼續閱讀
用擁有的時間,打造想要的生活
影音專區  
作者 - 臨床心理師  周品君
圖/黃品欣  作品名稱:從心出發--當我們不再猶豫

(108年度插圖競賽得獎作品)

人常言道,省下零碎的時間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蘿拉.凡德坎姆 (Laura Vanderkam)透過這場演講提出另一種運用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