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https://wellbeing.mohw.gov.tw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心快活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字級設定:
版本設定 :

心專欄

幸福,難?不難!

文章專區  2017.06.26
身心平衡
樂學
樂職
樂活
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
惠 筠

追求幸福,是人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每個人眼中對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對於千禧世代的年輕人來說,超過八成的人認為變得富有,人生將更幸福;有一半的人認為揚名立萬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Diener等學者對於幸福如此詮釋:「幸福感包含成認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與情感成分(hedonic component),認知成分代表對生活的滿意程度;而情感成分則包含正、負向情感。」、「當自己對生活滿意,感受到正向的情感平衡(affect balance),也就是較常感到愉快、較少感到不愉快或痛苦時,則此人的主觀幸福感程度較高(Diener, Suh, Lucas, Smith, 1999)」。

    許多人汲汲營營、專注於追求能夠為自己帶來美好生活的目標,如:財富、權力、名聲或者社會地位,他們相信達成這些目標後,幸福快樂隨之而來。但如同Tal Ben-Shahar教授在他的暢銷書《更快樂》(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中提到,這種拼命三郎型的人把達成目標當成衡量成就的標準,卻忽略了追求目標的過程,他們無法享受所做的事,以為達到目標後才能得到快樂。而當他們功成名就時,隨之而來的常是未曾想像的空虛、失落…

    幸福感,是近年來心理學家、科學家致力研究的議題。「幸福的人家彼此都很類似;不幸的人家苦難卻各不相同」這句出自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中的開場白,事實上是有科學依據的。許多研究發現,幸福快樂的人有著不少共通點,以下整理經證實可促進幸福感的九大秘訣:

 

  1. 與人建立正向、緊密的關係: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Waldinger主持一個長達75年的縱貫研究,他發現在那些快樂、健康、長壽的人生勝利組身上有著關鍵的共同因素,這因素與財富、智力、學經歷、社會地位皆無關,而是他們能夠與人建立彼此互信、支持的緊密關係。Robert Waldinger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了忠告:孤單對生命有害,社交生活有益身心健康;朋友不在數量多寡,而在於關係的深淺;良好的關係不僅能夠保護身體,亦能保護大腦。
  2. 時間打敗金錢:幸福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時間甚於金錢,他們會試著去思考如何經營讓自己更滿意的生活。
  3. 上述條件成立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財富支付生活開銷:美國研究發現,幸福感的確會隨薪資上升而提高,但當年薪達到七萬五千美元時,更高的薪水雖可改善生活品質卻不會帶來更多的幸福感。(此數字隨著每個人的生活開銷而不同)
  4. 停下腳步,留意週遭的小確幸:生活滿意度高的人能夠放慢生活步調,細想生命中美好的人、事、物。
  5. 為善最樂:載你的朋友去機場一程或是花一個下午擔任志工!科學家發現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身上帶有利他基因,而利他行為將使人更快樂。
  6. 規律的運動: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抵抗心理疾病,快樂與運動息息相關,增加運動強度甚至可以帶來更高的幸福感。
  7. 買樂趣:快樂的人會購買經驗而非物質,例如:旅行、進修、潛水、音樂會…等,但若你買的物質會為你帶來經驗,如:一本書或網球拍,那麼亦能增加幸福感。
  8. 學習體驗當下:研究發現,正念練習與冥想經驗能促進幸福感。
  9. 花時間與朋友相處,特別是那些快樂的朋友:和普通朋友互動可以使人更快樂;和親密的朋友互動,特別是那些快樂的朋友,更能大大強化幸福感。

幸福,並非難事,也絕非偶然!幸福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生活的操練,你準備好鍛鍊自己成為幸福達人了嗎?!

 

參考文獻

  • Ed, D.,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2), 276-302.
  • Hershfield, H. E., Mogilner, C., & Barnea, U. (2016). People Who Choose Time Over Money Are Happier.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7(7), 697-706.
  • Kahneman, D., & Deaton, A. (2010). 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be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38), 16489-16493.
  • Kumar, A., Killingsworth, M. A., & Gilovich, T. (2014). Waiting for Merlot: Anticipatory consumption of experiential and material purchas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10), 1924-1931.
  • Sandstrom, G. M., & Dunn, E. W. (2014).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well-be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weak ti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0(7), 910-922.
  • Waldinger, R. (2015). 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Ted Talk https://www. ted. com/talks/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 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

文章參考: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science-happiness-traits-behaviors-2016-8/#9-spend-time-with-friends-especially-close-friends-who-are-happy-interactions-with-casual-friends-can-make-people-happier-and-close-friendships--especially-with-happy-people--can-have-a-powerful-effect-on-your-own-happiness-as-well-9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