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https://wellbeing.mohw.gov.tw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字級設定:
版本設定 :
輔助 :

心專欄

家人有酒癮-怎麼辦?

文章專區  2018.01.01
地雷區
樂活
樂齡
諮商心理師
周昕韻

     在心理服務中心,常接到民眾來電詢問:「他一喝完酒就發酒瘋不睡覺,我們都不能睡,一定要陪他講話,要不然就會大發雷霆摔東西,更慘,怎麼辦?」「他為了不讓我發現喝酒,偷偷在外面喝,不去工作,跌倒送醫後醫院通知我,這樣還不是一樣被我發現,反而還要照顧他」。這些抱怨裡夾雜了很多擔憂、困惑與憤怒,到底要如何跟有酒癮的家人互動?以下有幾個簡單的解說協助了解。

 

     酒癮問題,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標準裡,稱為「酒精使用障礙症」,診斷標準含12個月內出現以下至少兩項:比預期還大量的使用酒精、持續渴望及無法戒除、很多時間花在取得酒精、因喝酒無法完成工作、學業或居家義務、引發人際問題、減少或放棄社交、在會傷害身體的前提下、知道已經引起身心問題的前提下仍反覆飲酒、出現耐受性、戒斷症狀等。所以個案不是「壞習慣」,而是在大腦累積了不利的變化,是真的「生病」,但往往酒精使用的問題被看作是「道德與意志力的缺損」,沒有積極接受治療,狀況難以好轉。工作人員在電話裡會對求助的家屬進行簡單的衛教,並提供多元專業管道幫助他們。以馬偕醫院為例,有三種專業管道:1.門診治療-由精神科醫師評估其酒精使用的問題,輔以身體檢查,讓個案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有所了解,醫師給予相對應的治療藥物、再加上酒癮特別門診之個案與家屬認知教育團體。2. 心理治療-由心理師採「動機強化治療」強化個案的戒治動機,若無法馬上承諾完全戒治的個案,則進行減害飲酒的處遇-比方說討論怎樣的飲酒量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功能作為前提,漸進式地減量;再加上正念(mindfulness)團體幫助個案覺察自己的飲酒衝動並練習不隨著起伏,允許衝動出現,允許衝動退去;心理師也會進行家屬支持團體,教導家屬有效的因應方式。3.個案管理-延續自殺防治中心的個案管理模式,定期評估與追蹤個案接受幫助後的成效,並建立長期的個管關係,讓案家與治療團隊保持良好的溝通管道,有助於後續持續性的改善。由此可見,治療團隊非常重視案家的需求,畢竟照顧者的壓力之大,並非三言兩語同理就可以處理,後續有效問題解決的團隊工作可給予較為深入的幫忙,所以很強調家屬的共同參與,更加有助於提升案家的共同生活品質。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針對家屬的行為技巧訓練裡,若有特定目標如-「如何有效的邀請酒癮患者就醫?」提出了幾點概念,英文簡寫DEAR MAN,以下各個步驟介紹:

  1. D-Describe描述情境。忠實描述目前的情境,例如:「你雖承諾不再喝酒,但我觀察你仍每天都喝醉,且都超過正常的酒精量」。
  2. E-Express清楚表達。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當你每天喝醉,我實在是很擔心」。
  3. A-Assert勇敢要求。清楚的要求,不預設對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例如:「我希望你去醫院看醫生,如果不看醫生,至少跟心理師或個管師見個面」。
  4. R-Reinforce增強對方。事先解釋如果對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將帶來的正面效果,例如:「如果你去接受治療的話,我會覺得比較安心,孩子也會比較放心跟你互動」。
  5. M-Mindful留心覺察。焦點放在目標上,單一目標為主,並且不斷重播自己希望對方所做的行為,例如:「就去一趟醫院吧!不管是醫生、心理師或個管師,你去找他們談談」。忽略對方改變話題或攻擊,持續表達自己的觀點。
  6. A-Appear confident表現自信。表現出有自信的樣貌,用自信的語調,但不輕視對方,而是認真的有信心的姿態。
  7. N-Negotiate協商妥協。願意捨得(有捨才有得),提供解決方案,必要時降低要求,但仍聚焦在目標上,例如:「如果你不想自己一個人去掛號,我可以陪你去;你如果不想週間去,我們可以週末去,我很願意陪你」。

 

     許多DBT研究顯示,照顧精神疾病的家屬有許多身心壓力,但有參加家屬行為技巧訓練研究組家屬,其焦慮與憂鬱症狀明顯低於沒有參加行為技巧訓練的控制組家屬,故未來在酒癮案家的服務中,可更有系統的建立家屬行為技巧訓練,相信能夠幫助案家穩定自己,進而幫助有飲酒問題的個案。

 

綜上所述,酒癮是一種疾病狀態,照顧的家人需有耐心,找到適合的專業團隊,與團隊合作,並學習互動技巧,才能在這個極度容易取得酒精的社會當中,與個案一同生存下來,提升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陳喬琪(2009)。成不成癮,大有問題!台灣商務:台北。

2.Ekdahl, S., Idvall, E., & Perseius, K. (2014). Family skills training in 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 The experience of the significant others.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28(4), 235-241.

3.Woodberry, K., & Popenoe, E. (2008). Implementing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With Adolesc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a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 15(3), 277-286.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