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https://wellbeing.mohw.gov.tw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字級設定:
版本設定 :
輔助 :

心專欄

即使受社會影響,也可以形塑更好的自己

文章專區  2024.10.31
社區、社會
樂學
樂職
樂活
臨床心理師
吳季萱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身邊總是有他人的存在,不管是家人、朋友還是僅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他們組成了我們的生活圈,並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決策。這種互動效應,也被心理學家稱為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他人會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即使有些我們認為是根據自己內心所下的抉擇,也依舊會受到文化規範、同儕壓力或暗示等的社會壓力影響,在有意識、無意識的情況下參與我們所做的每個判斷,尤其是在青少年階段受社會影響的程度往往更為明顯。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社會影響的內涵。社會心理學家將社會影響分成三類:從眾 (conformity) 、順從(compliance),以及服從(obedience)。從眾是指個人在群體壓力下,自發放棄原本抱持的意見,更改成和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順從是個體因他人直接的請求,或是暗示而改變了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對方期待。最後,服從則是個體因為權威或外界給予的壓力,被迫必須得做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為。這三類的差異體現於外在壓力的來源、強度以及個體的反應方式上。 然從上述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其實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去做出符合他人期待或是「主流」的行為。有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就指出,與他人不一致可能會引起痛苦和不舒適的感覺,促使我們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以重新與群體保持一致。此種結論也被後續的神經科學研究證實,背側前扣帶迴皮質(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被認為是和監控衝突相關的大腦區域,當個體覺察自己與群體不一致後,所做出改變的行為會使此區域的活動增加。 另外,和不一致產生的不舒適感相反,我們對社會歸屬感的預期或他人的認可被認為會激發從眾行為。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和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已知對多種獎勵刺激有反應,而他們的活動與個體更改行為使自己和群體一致有關,這可能反映了我們對於群體一致性的預期,對於大腦來說即為獎賞的一種,同樣會使我們感到愉悅。 有一項對消費者進行的有趣研究以生活化的方式證實了社會影響對我們的影響,此研究發現當我們和他人一起購物時,會提高整體的消費支出,部分成因被認為是消費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境下,會傾向選擇流行、市場佔有率高的品牌,而流行品牌又往往會對其商品收取更高的價格。以這個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社會他人的存在會提高我們的趨向行為,也就是說產生的行為會向和他人或社會一致的方向前進,以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同,故我們會選擇購買大多數人會選擇的「主流」品牌,且比起與自己沒有交集的人,我們的決策更容易受到與自身屬於同一社會群體的同伴影響。 看到這裡你感受到了嗎?其實我們生來就具備會受他人影響的大腦,我們會在和他人表現一致時獲得歸屬感和滿足,卻在不一致時感到不安、失去平衡的感受,這是因為我們都是從社會互動中,逐漸塑造出我們現在的樣子,同時我們也正影響著這整個社會。社會影響帶來的結果一體兩面,即使我們終其一生都避免不了他人帶來的影響,我們也能透過經常的自我覺察和反思,辨識究竟是自己所需還是外界的影響,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塑出更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Tomlin, D., Nedic, A., Prentice, D. A., Holmes, P., & Cohen, J. D. (2017).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influence and rewar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and neural evidenc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7(4), 784-808.
Otterbring, T. (2021). Peer presence promotes popular choices: A “Spicy” field study on social influence and brand choice.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61, 102594.
Ruff, C. C., & Fehr, E. (2014). The neurobiology of rewards and values in social decision making.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5(8), 549-562.
Knoll, L. J., Gaule, A., Lazari, A., Jacobs, E., & Blakemore, S. J. (2020). Neural correlates of social influence on risk perception during development. Social neuroscience, 15(3), 355–367.

友善列印(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